社科新闻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社科新闻>>正文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服务国家需求成效卓著

发布日期:2008-11-24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简报2008年第7期(总第15期)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启动于2003年,面向全国高校招投标,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采用联合攻关。目前在研的195项课题牵动高校、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数百家,汇聚研究人员3000多名,推出学术专著68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5760多篇,提交各类咨询报告720多份,对推动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推进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积极贡献。重大课题中有关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近30项,首席专家吴树青、顾海良、陶德麟、逄锦聚、韩震等20多名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的主要负责人,许多课题组成员直接承担了中央高度关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本教材编写任务。“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的几点思考”、“冷战结束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等一批重要成果被全文编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报送中央领导同志参阅,有的成果直接被工程采用。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教授《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文发表后引起中央高度重视,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长刘延东同志亲笔致信作者,对其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贡献表示感谢。顾海良教授主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以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为实践,对湖北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央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课题成果和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进行报道,产生积极社会反响。

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作出积极贡献。北京大学汤一介先生将《< 儒藏>编纂与研究》与国家文化工程《儒藏》编撰紧密结合,取得重大进展,《< 儒藏>精华编》目前收录了461种中国文献及数十种日本、越南、韩国儒学文献,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南京大学张宪文教授的《民国史研究》运用从美国、日本、英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搜集到的大量第一手原始档案、文献、名人日记与书信等,提出若干创新观点,大大深化了民国史研究。《战国文字及其文化意义研究》课题组以古文字学、文字学为基础,结合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正确释读了若干战国文字,对先秦文化研究作出重要贡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建设》和《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等一批课题为国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作“诗歌唐朝”系列讲座,将重大课题研究成果积极转化为提高大众人文素养的普及知识,深受好评。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主持的《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由他们编写的国内唯一一套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系列教材《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读本》,从2007年新学期开始在湖北省部分中小学使用,迄今已发行15万册。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课题组与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了中国地方史研究的国际交流。《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以简帛研究中心为平台,创办了“简帛网”,与芝加哥大学等联合举办“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有力推进了中国简帛文献研究的国际化。

为党和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作出积极贡献。北京大学钱乘旦、中国人民大学黄卫平、王利明,中国政法大学徐显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汉东、华中师范大学徐勇等的重大课题研究成果直接为他们向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座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思路借鉴。南京农业大学曲福田教授关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的系列研究成果有5篇刊于《国内动态清样》供中央领导参阅,其中3篇得到温家宝总理批示,并在中央土地政策宏观调控中得到直接应用。辽宁大学程伟教授《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导论》研究成果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等充分肯定,为辽宁省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巨额贷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由课题首席专家黄祖辉教授等撰写的“关于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经验启示及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积极评价。《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分阶段、有选择、差别化推进城市户籍改革”的建议,经内参编发后,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肯定。南开大学周立群教授从2006年起,将《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通过内参定期向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主要领导报送,得到他们高度赞誉。厦门大学刘海峰关于高考改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袁桂林关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农村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积极评价。

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南开大学李维安教授主持的《中国民营经济制度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与国家发改委合作,设计了作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晴雨表的“中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SMEI)”,成为我国唯一涉及中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上海大学陈宪教授的《中国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开发设计了“中国城市服务经济指标”,首次发布长三角16城市服务经济指数,在长三角地区引起热烈反响。中山大学蔡立辉教授积极致力于信息化背景条件下如何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研究,“一站式”网上行政许可服务系统建设等成果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杭州、武汉、郑州等城市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中得到推广应用。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大学曾湘泉领衔的课题组组织了《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草案)》专家论证会,大力推进课题实际应用。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依托《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重大课题,深入汶川地震重灾区理县进行调研,与当地教育部门一道对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建立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等重要问题开展研究,对理县的学校教育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课题组对四川地震灾后的潜在风险进行及时调研,研制公众防灾应急手册,免费送给四川灾区。

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的《从民主巩固角度评估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及其问题》咨询报告,被国家民政部采纳,课题组成员应邀参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筹备的前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是“物权法”起草小组重要成员,《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和《物权法研究》等一批研究成果对推进立法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政法大学张保生教授的《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司法解释建议稿)》被最高人民法院全部采纳并获准在全国六省市开展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评价其“为我国建立统一的证据制度作了有益探索,为人民法院制定并实施统一证据规范提供了基础性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范本。”《国有资产法律保护机制研究》课题组深度参与《国有资产法》立法进程,课题组成员中有5名专家参与法律起草工作,有的直接提交了立法建议稿,为推进立法作出积极贡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汉东教授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专家建议稿中提出若干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和立法预案,相继被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等部门采纳。中国人民大学范愉教授应邀将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在“奥运安保”论坛上作“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平安奥运”主题发言,所提建议得到北京奥组委高度重视,获论坛一等奖。

为维护国家安全、边疆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北京大学马戎教授的《西部开发中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研究》通过“拉萨流动人口调查”的详细数据和系统分析,在2006年2月哈佛大学藏学会、2006年8月德国波恩大学国际藏学会上详细介绍了调研成果,用数字说明了流动人口中汉人的规模、就业结构和收入情况,有力地驳斥了国外关于“我国在西藏实施大规模汉人迁移计划,改变了西藏的人口民族结构,汉人抢走了藏人的就业机会”的诬蔑性报道。兰州大学杨恕教授关于《中亚伊斯兰极端势力研究报告》对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地区的安全合作,防范伊斯兰极端主义危害,维护新疆的安全与稳定有重要的意义,有关研究成果被外交部和总参谋部采纳。《西部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甘宁青、川黔滇等地区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调研报告,为西部各级政府解决民族宗教问题、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研究》课题组完成的关于反恐问题以及对缅甸和越南新宪法公投、金融动荡等专题调研报告,获国家安全部门肯定。云南大学《边疆多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课题组提出的5份咨询报告,被国家民委和云南省民委、民政厅、维稳办、统战部、外宣办等多家单位采用,若干重要观点在中央关于新疆发展文件中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