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社科新闻>>正文

《国共两党与察哈尔抗日》作者王晓荣博士专访

发布日期:2006-05-18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缘起:《国共两党与察哈尔抗日》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8月底出版。该书以察哈尔抗日为主题,研究这期间冯玉祥与国民党中央、与国民党内反蒋派、以及与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察哈尔抗日历史画面,这是学术界迄今研究这一论题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该书出版后,立即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3000册图书上市发行仅三个月,即销售几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对作者进行了采访拍摄,使该书许多研究内容走上电视屏幕。近日,《陕西师范大学报》记者对作者王晓荣博士作了专访。

作者简介:

王晓荣,女,汉族,1964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史学博士,陕西省户县人。现为环球360娱乐网站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记者:请您谈一下本书的创作意图和过程。

王晓荣:选择这个题目的过程很简单,也很自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在一次与我导师的交谈中,得知“这段历史似乎还有些问题”。之后就有意无意地翻看一些常见的资料和著述,结果,我隐约感觉其中的确有一些疑团,就又找来各种教科书以及其他资料进行追索,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逐渐就被纠住了,根本放不下。我本是个乐观的人,但对这期间一些历史人物的不平遭遇,有时甚至会产生不禁一哭的冲动。我觉得,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自己有责任在这方面尽力。

记者:请介绍一下此书研究所依据的资料情况。

王晓荣:研究这样的历史问题,资料自然很重要。本书的研究资料,以大陆和台湾一些档案馆所藏档案文件,冯玉祥、胡汉民、李烈钧等人的电报、文函、日记为主;参考了当时人的各种著述刊评;对众多当事人在后来所写的回忆材料进行广泛收集,并在仔细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予以运用;大陆、台港及海外仅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对我的研究也有可贵的启发。另外,我曾经努力地寻找过参与者及其后代,但是没有找到,也曾为没有这方面的“活资料”帮助而深感遗憾。没想到,等书出来了,他们也纷纷“冒”出来,但我现在又为当初没与他们接触上感到庆幸。

记者:这本书在社会上引起了怎样的反响?

王晓荣:该书自今年9月上市发行以来,得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全国各地读者纷纷来电、来信,许多读者甚至远程到西安来与我当面交流;一些读者、学者自发性地在西安、北京等地举行关于该书研究的座谈会;有的读者和历史当事人的后辈,拟以此书的研究为依据,起草报告呈送党组织,请求解决相关历史遗留问题;民革中央副主席和民革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目前仅存的察哈尔抗日老战士郭永照将军、陶汉章将军,都亲自给我打电话或写信,对该书的研究成果表示祝贺并予以高度评价;11月份,中央电视台邀请我去北京,作为历史记录片《抗日同盟军》的特约专家,接受采访拍摄。

记者:此书的出版对我们今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有何意义,它有什么现实启示?

王晓荣:对于察哈尔抗日,以往人们关注不多,但这一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察哈尔抗日发生的时候,中国社会各种矛盾和冲突复杂交错,可以说,察哈尔抗日就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社会政局的一个缩影。从中国人民抗日的角度来说,察哈尔抗日也表现出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察哈尔抗战与七七事变前发生的东北义勇军抗战、淞沪抗战、长城抗战、绥远抗战等其它局部抗战,一再迫使国民党南京政府在以主力“剿共”的同时,也注意到人民抗日愿望日趋强烈和抗日力量的兴起,并不断调整政策,直至走上全面抗战之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在危难时刻,我们应该如何以大局利益为重,内聚实力,维护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这段历史在这方面也给人们留下了诸多思考。

(稿件来源:陕西师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