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社科新闻>>正文

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边疆热点地区城市民族关系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第三期工作简报项目组在喀什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

发布日期:2012-09-27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2012年8月3日—8月7日,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边疆热点地区城市民族关系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在喀什市其尼瓦克宾馆召开。项目组首席专家、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黄达远教授主持会议,复旦大学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纳日碧力戈研究员、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崔延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关凯副教授、新疆大学人文学院艾尼瓦尔副教授、喀什师范学院科研处长古丽娜尔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康敏博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刘明、项目助理李如东等子项目负责人和核心成员出席会议,会议还专门邀请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东杰教授、韦兵副教授、喀什师范学院梁永春教授、新疆教育学院王帆副教授、新疆警察学院高亚滨讲师、喀什市政府顾问、喀什史专家刘玉杰、喀什师范学院思政部主任居来提副教授等参加主题研讨。受邀参加会议的还有上海援疆前线指挥部唐海龙副指挥长以及喀什市市委常委、肖东玉副市长等政府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的部分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主题有三项:“边疆的中国”主题理论研讨;“喀什城市记忆”主题研讨;听取子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

在会议上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第一组主题讨论中,纳日碧力戈研究员、王东杰教授提出从文明的视角看边疆的概念,对边疆与内地的文明关系进行了新的思考。关凯副教授提出了在地域、国家、族群等不同视角下的“边疆”概念,并加以意义上的区分。崔延虎教授以“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性和特殊性的思考”为题,他结合自己在塔城的调研经验,对如何处理好课题研究的整体性和特殊性问题提出了意见。韦兵副教授对几位教授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以“千灯互射”形象譬喻中国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在第二组主题讨论中,古丽娜尔教授从当地人的视角对喀什城市文化进行了阐释,十分细腻叙述了喀什人对城市的情感、心理、记忆的认知;喀什人民政府顾问刘学杰从地缘文化的角度对喀什的重要性进行了表述,提出喀什“一手牵着亚洲,一手牵着欧洲”形象说法;居来提副教授就南疆城镇化问题发表了意见,指出南疆城镇化与南疆贫困问题相联,维吾尔族脱贫必须走城镇化的道路。崔延虎教授对几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他结合自己对喀什多年的研究,指出上述学者以自身的经历来解读喀什文化是极具说服力的,对学界提升对喀什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是有着重要启示的。

在第三组工作交流中,新疆大学艾尼瓦尔教授对乌鲁木齐子项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特别是从维吾尔学者的角度,对当前维吾尔族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北京外国语大学康敏博士重点介绍了自己在喀什噶尔市的田野调查情况,项目助理李如东介绍了自己在和田地区田野调查情况;清华大学博士生刘明对喀什棉纺织厂的研究内容和计划进行了说明。首席专家黄达远教授就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指出本次项目的重点是一手材料的获得,这是项目做好的前提条件,对各项目主持人和项目组成员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而此次喀什会议上达成了众多的共识,协调了大家的知识立场,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下一步项目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本次会议大大推动了喀什工作的开展。项目组约定,加快调研工作,在2013年5月初,在西安市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验收项目组的调研材料,进行工作交流。

会议邀请的政府代表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指挥长唐海龙博士、中央援疆干部、喀什市副市长肖东玉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认真聆听了会议上的学者发言,对学者的发言他们也做了回应,指出各位学者的发言对于当前政府和党委做好在喀什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他们对一些学者的观点和内容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此外,本次工作会议上取得了另一方面的成效,实现了多层面的交流:一是不同族群学者的交流,参会者中有维、汉、蒙古、回族等学者参会;二是不同学科的交流,参会者中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文学、政治学等,在视角上互补;三是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会议上既有实证调研研究,也有理论的研讨;四是实际政府部门工作者与学者的对话与交流,对于双方都有裨益。